質監部門如何增加大齡老齡電梯的維修監管?
發布機構:紹興市特種設備檢測院 發布時間:2012-05-18 打印本頁
答:一、 督促電梯維保單位工作落實維保職責。制定現場監察計劃時加大對電梯維保單位的監督檢查力度,督促電梯維保單位按照《電梯使用管理與維護保養規則》、相關標準和維保合同要求制定維保方案,并認真落實維保工作;二是制定應急措施和救援預案并開展救援演練情況,是否設立24小時維保值班電話并保持暢通,是否能夠在規定時間內趕到現場實施救援;三是建立企業內部監督檢查制度情況,是否制定現場安全措施并對員工進行定期安全教育與培訓,是否按照相關安全技術規范做好自檢工作。對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責令維保單位整改,問題嚴重的要依法暫停、直至吊銷其相關許可資格。
二、完善退出機制,規范維保市場。加大證后監督檢查力度,完善維保單位退出機制;發揮行業協會對市場競爭的監督和引導作用,推進維保合同范本制定和實施工作,促進合理維保價格機制的形成;加大對降低維保質量的單位依法依規從嚴處理,規范電梯維保市場。
三、運用市場機制,促進維保質量提高。通過向社會公布維保單位工作質量狀況,鼓勵維保單位公布各自維保標準和價格,讓業主和群眾了解電梯維保單位的有關安全信息和身邊電梯的安全狀況,暢通作為電梯使用者的業主和群眾對電梯維保單位的監督、選擇渠道,促進物業單位對維保單位擇優選擇機制的形成,通過發揮市場手段促進維保工作質量的不斷提高。
四、建立實施電梯運行故障情況診斷分析制度,采集合理的電梯運行故障監測樣本,開展在用電梯安全信息的監測試點,在使用維保單位的配合下對電梯日常安全運行狀況、維保狀況及故障等情況進行監測和數據統計分析。增強電梯維保對不同電梯的針對性和向使用單位提出維修、改造建議的及時性,不斷提高電梯維保水平,控制和降低電梯總體故障率。
五、充分利用各種宣傳媒體、載體、平臺,廣泛宣傳電梯安全法律法規、電梯乘坐安全常識和應急救援知識,進一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文明、安全乘坐電梯意識和自我安全防范能力;加強與旅游、衛生、教育、交通等行業主管部門的溝通協調,推進賓館飯店、旅游景區、醫院、學校、機場、車站、人行天橋和地道等公共場所電梯安全宣傳工作,促進電梯公共安全;在乘客電梯轎門、層門上廣泛張貼電梯安全“四嚴禁(防)”警示標志,提醒乘客安全使用和乘坐電梯。建立電梯安全社會監督機制,通過向社會公布舉報投訴電話或電子郵箱、聘請電梯安全監督員和建立與相關媒體合作機制等多種方式,暢通社會監督的渠道,引導、鼓勵社會廣泛參與對電梯使用管理和維護保養質量的監督,及時向質監部門進行舉報使用管理責任不落實、未經檢驗合格、日常維護保養工作不到位、故障頻發等電梯安全問題或隱患。
六、提前開展分析研究,推動建立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工作機制。目前,部分較早使用的電梯已經開始出現老舊電梯安全水平降低、故障多發等問題,已組織對100多臺住宅電梯摸底排查,全面掌握老舊電梯的數量、分布和安全狀況等情況,部署開展老舊電梯安全狀況分析和評估,鼓勵電梯生產單位、使用單位和檢驗機構開展老舊電梯安全性能和節能性能改進研究,提出解決措施和建議,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做好技術準備。擬建老舊電梯更新改造的工作機制。向市政府報告老舊電梯安全狀況,爭取在當地政府統一領導和協調下,建立財政、住建、質監等相關部門各司其職、分工協作的電梯更新改造工作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