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樓房電梯"驚魂" 小區居民期盼省心電梯
發布機構:紹興市特種設備檢測院 發布時間:2013-06-21 打印本頁 訪問量:7977
摘自《浙江日報》2013年6月14日報道
家住杭州都市楓林小區8幢11樓的居民方海峰終于松了口氣,小區內已經停擺20多天的52部電梯,終于在5月的最后一天拿到了《臨時合格證》,不用天天爬樓梯上下樓。
上個月,杭州下城區都市楓林小區內的55部電梯因警報裝置失靈被勒令全部停運。
杭州高層住宅區內的電梯狀況如何?老舊小區的電梯需要做怎樣的“保養”?居民應該怎樣維護電梯的正常使用?日前,記者走進杭州多個高層住宅小區及相關部門,解讀高層住宅樓內的電梯使用情況。
新建樓房電梯“驚魂”
九堡附近的藍橋名苑,是2009年開始交付使用的經濟適用房、回遷房,去年一年的電梯故障高達147起。
記者走進13幢2單元乘坐電梯,還沒等到電梯開門就聽到鏈條上下運作的聲音。走進電梯后,樓層顯示器的上方,貼有“安全檢驗合格證”、“電梯安全使用警示牌”以及物業公司和維修公司的緊急電話。到達樓層后,隔了近8秒門才緩緩打開。
“這個月,我們那幢樓的電梯就連著來維修了兩次,每次電梯運行到一半就停住了。”居住在12幢4單元的孫阿姨抱怨說,“電梯壞了,年紀大的老人就干脆憋在家里不出門。”
在江干區的保利東灣是2009年建成的商品房,去年共有124起電梯故障。記者在保利東灣小區內,只見11幢1單元門口聚滿了不少抱著小孩的阿姨。一打聽,原來早上7時多,左邊的電梯出現故障,無法正常上下,就在半個小時前,另一部電梯也出現了故障,無法顯示電梯目前在哪一層。
“有次早上趕著去上班,電梯壞了,我硬生生地從28樓跑下去,到了地面已經暈頭轉向了。”住在隔壁單元28樓的邵先生告訴記者,自從兩年前住進來后,電梯大大小小故障不斷,最差時要一周修一次。
杭州眾安電梯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電梯主要是門鎖問題,這和最初安裝有很大的關系。至于如何根治,他也無法說清。
根據杭州市電梯安全狀況2012年度報告,去年一年杭州市共有5491起電梯應急處置,其中發生在住宅小區的有2621起,占總數的47.73%。發生電梯故障最多的三個小區分別是藍橋名苑、保利東灣、大滸東苑。
高齡電梯急需保養
“我們這里的電梯三天兩頭出故障的,還總是停不到位置上,高高低低停不穩。”記者在豐家兜10號樓前,碰到了剛從電梯里出來的俞雅仙老人。
位于上城區茅廊巷社區的豐家兜8號樓、10號樓和12號樓都是18樓高層,其中8號樓是商品房兩梯7戶,10號樓、12號樓是回遷房兩梯14戶。這6臺電梯已經“服役”近15年,住在這里的居民早已對電梯故障習以為常。
記者跟隨俞奶奶體驗了一下10號樓里的電梯。電梯到達一樓,打開門,轎廂的地板要比大廳地面矮一截,走進電梯時,能明顯感覺要往下踏一步。電梯內壁,貼滿了各色小廣告,卻找不到“檢驗合格證”,應急報警裝置也已“癱瘓”。雖然電梯里的數字已經顯示所到的樓層,但電梯還要“咯吱咯吱”響好久,才慢悠悠地打開門。到了頂樓18樓,轎廂的地板又比地面高出了一截,又得跨一步。
“這里的電梯有故障太正常了,我被關過,有次還從5樓掉到2樓,太危險了。”在豐家兜12號門口,78歲的朱冠美老人告訴記者,由于心臟一直不好,那一次被困成了她的心病,至今都心有余悸。
“僅豐家兜10號樓這一幢樓里就住著200多戶居民,其中老年人占了絕大多數。”茅廊巷社區副主任趙超男介紹,除了上下班高峰,老年人買菜、扔垃圾、下樓聊天使用電梯比較頻繁,加上電梯老舊,故障率比較高。
據最新統計,杭州主城區老舊住宅小區中,使用超過10年以上的電梯數量達到了1066臺。眼下,杭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也正在對杭州市的老舊電梯進行排查,制定更新改造方案。
趙超男告訴記者,豐家兜的6部電梯更新改造將從本月開始進行。目前,三幢高層的電梯門口已經貼上了告示,改造費用主要由上城區政府投入的專項資金、物業維修基金和街道共同承擔。預計在7月初,三幢樓里的居民都可以坐上安全放心的電梯。
電梯維保拒絕“人禍”
5月28日下午,記者來到拱墅區大滸東苑,隨機走進幾幢高樓,發現大部分電梯里都貼有“檢驗合格證”。21幢2單元電梯內雖然貼著“檢驗合格證”,但這部電梯運行時會發出很大的“嘎吱嘎吱”聲,而且“3樓”的按鈕一直亮著。據16樓的住戶楊先生反映,這臺電梯經常壞掉,前兩天才剛修過一次。
電梯里貼有安全檢驗合格證,而且離標明的“下次檢驗日期”還有一段時日,為何還故障頻出?杭州市特種設備應急處置中心主任李忠說,安全檢驗合格證只能說明電梯運行使用符合標準,僅僅起到把關作用。如果要從根本上解決電梯故障多的問題,需要維保單位、物業及居民共同努力。
按照規定,每個有電梯的小區,物業都需配備一名專業電梯管理人員。而事實上,很多物業因人員流動性大等原因,根本沒有專門負責電梯運行的人員,還有部分物業認為,出錢請了維保單位,就再也不用管電梯問題,這樣的想法也不正確。
據統計,去年全市電梯應急處置的5491起故障中,由于生活垃圾造成電梯故障的有623起,約占11%,列為各類故障之首。在調查中發現,在轎廂與電梯門之間的這道縫隙成了“垃圾場”。一些小區居民在搬運生活垃圾時,散落的垃圾掉入縫隙內引起電梯故障。
此外,居民搬運電瓶車、貨物出入電梯時,把電梯門撞壞了,這樣的應急故障處置也有351起。記者在大滸東苑、保利東灣、藍橋名苑等小區采訪時看到,不少住戶因為擔心電瓶車停在樓下不安全,直接將車推入電梯,運到樓上,期間免不了在電梯門、內壁等地方磕磕碰碰,對電梯正常運行造成影響。
還有一些居民坐電梯時存在著長時間擋著電梯門、超載、亂按樓層按鈕等的不文明行為,看似沒什么大不了,其實很容易造成電梯故障。